close

 
  昨天下午帶著小梆梆去同條街上走路不到五分鐘的婆家找室友的姊姊(以下稱室友姊)聊天,早上她陪我帶小梆梆去醫院上復健課。
 
  聊著聊著,小梆梆跟我玩瘋累到睡著了,我的心情也慢慢棄明亮轉陰暗。
 
  可能有感於早上的復健課,她開口說:「雖然現在很辛苦,不過以後大家都會羨慕妳,相信我。」當下心中閃過一串問號,這、這是在安慰我嗎?
 
  我實在完全不瞭解這有什麼好羨慕的,尤其是在她講出原因之後,沒錯,原因就單純的只是因為在很多很多年以後,別人的孩子才剛出生時我的孩子已經很大了。
 
  ……所以呢?沒有所以。
 
  不知道有沒有人要順便羨慕一下我那擺在家裡等著發霉還沒開始就已結束的青春少年呢?
 
  講沒幾句她再度開始說好想現在就生小孩,看看自己的寶寶長什麼模樣,一定會跟她很像。
 
  對於這些話我只是笑笑地隨口回應幾句,隨口到我都忘記到底回什麼內容了。
 
  然後,她開始談她自己的媳婦理論,對我說:「畢竟妳已經嫁進來我們家了……要開始學習我們家的習慣與禮貌等。」不知道可不可以解釋成: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呢?
 
  噢,我是不知道其他媽媽妻看到(甚至是親耳聽到)會不會想拍桌喊停,我是忍住想翻桌的念頭。
 
  親愛的天兵室友,我只想要你明白,不管其他人是怎麼認為怎麼去定義倆個人結婚這件事情;可是在我的認知裡,兩個人一起決定並且同意共組一個家庭,這就是結婚的真諦。
 
  接下來,她高談她母親對三個孩子的偉大母愛,付出一切只為了完善孩子未來的成就,非常堅定地說她很孝順自己的媽媽,所以她會好好監督我和室友有沒有好好孝順她媽媽的,畢竟以後要為她爸媽把屎把尿的是我們,她會嫁出去。
 
  咦?這句話仔細認真看起來是不是有那麼一丁點不太合理?前半段的話怎麼換來是監督別人來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這種情況會換來幾種結果,我想媽媽妻都可以理解,不是兩個觀念互相撞擊產生鬥爭,那就是剛好符合自己生長環境所產生的想法一拍即合。
 
  我其實不懂,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要虐待倆老,孝順還是要孝順,可是到把屎把尿、住在同一間房屋內相守的地步,還是說聲謝謝你的好意我無法接受吧。
 
  我其實不懂,明明在我小時候每天哄著我睡將我放在他的大肚肚上翻滾的是我爸爸。
 
  出門想尿尿不敢說,於是不小心尿出來沾了他滿褲子尿,下車後他看到也只是笑一笑地說:「怎麼辦,這樣別人誤會我尿褲子要怎麼辦呀?」一句話都沒有罵我的那個男人,也是我爸爸。
 
  在訂婚席上喝得滿臉通紅,蹲在地上隔著婚紗群擺拍著我腿輕聲跟我說:「我能做的也只是這樣,不求什麼只求他們能對妳好。」那感性的中年男人,還是我爸爸。
 
  我其實不懂,明明在我小時候餵我吃飯,清我大便換我尿布,外出在餐廳把大腿給我當枕頭躺到腳麻也沒有怨言的人,是我媽媽。
 
  知道我肚子餓,晚上也爬起來拖著疲倦腳步走到廚房為我煮一碗麵或湯的,也是我媽媽。
 
  坐月子期間因為我生產傷到腰椎為我煮水洗頭洗澡,每天特地趕回家替我準備專屬的月子餐將飯菜端進房間,整整直到一個月半我好了的那個女人,還是我媽媽。
 
  我其實不懂,我擁有的一切,我成長的環境對他人來說不管好與壞,付出時間、付出愛與關懷的人,不正是我的父母嗎?為何最後我卻要仰賴一個沒有接受過他們如此無私付出的人來照顧他們、替他們把屎把尿?
 
  雖然是這麼說,但我媽媽早就抱著孩子通通去結婚後就要隱居深山,過著像外公外婆般的農耕生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過有事忙也是件好事,畢竟外公外婆跟都市的老人比生活真的健康許多。
 
  這麼一想,照室友姊的想法來看,我也不必替小梆梆做太多事不是嗎?反正以後她也是“別人家”的媳婦,找她回來還必須看“別人家願不願意大發慈悲”給她回來。
 
  後來對室友姊所說的「我以前年輕時也跟妳有一樣的想法,現在就變了。」、「(前面記不得省略)……所以我去別人家也都很懂那些禮貌,絕不會讓人說話,以後我嫁人也是會照我婆家說的做,除非他們很……那就另當別論。」、「我看某某親戚家的小女兒很沒有禮貌去別人家都在那邊亂跑亂叫,所以以後我會好好教育小梆梆一定要讓她很有禮貌。」等的話感到極度、非常、超級刺耳,可能最近耳朵沒有好好清理才會有這種“失禮”的反應吧。
 
  不知道其他媽媽妻對於別人在妳面前闡數要如何教育妳的寶寶時心中該帶有什麼樣的想法?其實我更想問的是對於面對一個不斷訴說自己家庭觀念語氣中默默暗示妳該轉變的人時,該帶有怎樣的反應?
 
  我自知年紀小這個世界還很大,可是我也清楚知道這世界想法千百萬種數都數不清,沒有人是百分百對、百分百錯。也沒有任何一種理由可以強迫改變別人走路的步伐。也該有人來尊重我的想法,問問我的意見吧。
 
  長大不就是自己與社會的一場拔河比賽,你必須適時讓步,讓步時問自己妳能接受這樣的變化嗎?不可讓人越過底限,前進時也問自己值不值花費這些心力。
 
  我難過的是,我清楚明白若要保存這段感情不造成任何紛爭,必須捨棄一切的自我,我的心靈不再舒適自在,我的原則蕩然無存,我會變成任人擺佈的娃娃,生命只依附在男人的生命下,為了他的成就我必須貢獻自己的全部。自己的父母生病只能自己想辦法去醫院,別人的父母一颦一笑才是最重要的。
 
  可.我.不.想!
 
  我清楚記得那天室友帶著拄著柺杖的我一跛一跛走進戶政事務所的景象,一路上很多人看著我,那陣子我習慣人們投來的眼光好像我是景觀動物。結束後我拿著台北縣政府發送給新婚夫妻的書,裡面告訴新婚夫妻該如何才能經營好婚姻。
 
  其中有一章寫得深得我心,我只記得大概,婚姻過程分為數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裡面有條寫「開始與原生家庭漸漸分離」。看到這條相信很多媽媽妻會感到大快人心,這在我們社會多難做到以至於變成一種渴望,甚至帶有這種想法的媽媽妻會被冠上「不孝」的標籤。
 
  如果這條能做到,我相信對逐年上升的離婚率會造成一大打擊,光是因婆家問題造成的紛爭與離異就能減半不少。
 
  說了這種多話,告訴小梆梆吧,等她大到能理解婚姻的意義時,媽咪會跟她說:媽咪不會對妳的下半輩子負責任,所以,媽咪也不會要求妳對我的下半輩子負責任,只要妳記得常來看看媽咪、陪媽咪說說話就好。
 
 
  【偷偷說】
 
  不知道是不是當媽媽妻的都會變得這麼易怒,像爆竹似的一被點燃就爆來爆去,總之,要是不幸被室友姊看到這篇文章,希望她也能「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摀眼睛裝死)
 
  不過當了媽媽妻後也變得好感性,寫到父母對自己的付出不小心就讓淚滴了下來,果然母愛氾濫啊。
 
  我不喜歡把事情說得斬釘截鐵,因為事事難料啊!那種話真的是非媽媽與妻族群才講得出口的,希望她以後也能找到好婆家,至少我就不必處在聽別人媳婦的抱怨而不能附和的尷尬狀態了。
 
  竟然要來當講「他真的很OOXX,不過他人蠻好的。」這種話的人……可是不可免俗的,申明一下,室友姊是個不錯的朋友,就只是這方面有著大家庭的傳統觀念,容易變成要幫助家人讓家人和她一樣回到正確觀念途中的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蕭梆妮 的頭像
    蕭梆妮

    ♥♥ 梆梆妮的忙

    蕭梆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